校友之窗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友之窗  > 正文
优秀院友梅永红、裴端卿的情怀
发布时间:2017-02-19

                                 

   编者按:近期,我院优秀院友梅永红、裴端卿先后做客学校“狮子山讲坛”,同广大师生畅谈过往求学岁月,分享人生心路历程。两位院友都在各自的领域作出了符合自己理想追求与人生价值的贡献。他们都用行动生动诠释了“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情怀与担当,再现了“不张扬,不浮躁,不盲从”的品格与气质。现分享两位院友来校演讲的主要内容,以飨全院师生。

                    梅永红:农大人要有情怀  

            

“回到了母校,回到了我留恋的热土,我真的很开心。”梅永红在讲座伊始表达了自己对母校的情怀。

谈自己——有事业之心

   梅永红首先讲述了自己从国家部委到主政地方、再到企业老总的工作经历。上世纪末,梅永红在科技部工作时,带领工作团队走了八年,访遍所有飞机制造公司,联系了所有相关部门,最终完成大飞机产业调研报告,并成功推动该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回忆这段故事时,梅永红感慨道:“把事情当作工作来做和作为事业看待是完全不同的,我们所发挥的作用,绝不仅仅取决于我们的岗位。

   山东济宁是个典型的资源依赖型城市,煤炭收益占城市GDP的60%,而煤矿与良田的重合率更是高达80%。梅永红上任济宁市长后,深切感受到资源依赖给城市发展带来的限制,并重点考虑城市出路的问题,他表示:“从上任到离任,我们从未停止过努力和探索,虽然局面尚未根本转变,但我始终怀着一颗谋事之心,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超越能力、岗位的局限,最大程度实现人生价值”。

   谈理想——有学习之心

   梅永红坦言,在华农的四年大学生活收获很多,华农给他带来一生的精神滋养,而最为重要的是让他知道了学习的价值、拥有了一颗学习之心。梅永红表示:“所谓的学习之心,不仅仅是简单的学习知识,而是在人的一生中都要把学习作为内在需求、不断完善自己。”他认为同学们迈出校园时有相似的起跑线,决定未来人生高度的是学习带来的丰富与成长。

  2003—2006年,梅永红参与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制订工作,并担任联络人兼主笔人,《纲要》制订期间,他与不同行业的专家学者对话交流。在讨论环节,梅永红率先提出“应当把自主创新作为中国国家战略”,在遭到质疑时,他系统阐述了自己坚持自主创新的原因——尖端科技买不起、核心技术买不到、中国不能永远买下去,最终成功说服众多专家。

   梅永红强调:“能在讨论中与众人对话、甚至争论,并最终说服对方,需要丰富的知识修养和较强的案例凝练能力,如果缺乏这些,就很难使自己拥有强大的对话能力,让自己的观点站住脚。”谈到这里,梅永红表示:“我对母校充满感激,我的成长得益于母校的培养,同学们能在华中农大学习是自己的缘分和福气。”他希望同学们把学习作为自己终生的内在需求,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满高尚,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谈情怀——有挑战之心

  “我们的社会处在由封闭到开放的转型期,很难想象一个人在这样多元化的社会中,把自己固定于一个地方;既然社会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环境,我们就要不断对自己发出挑战、不断改变自己。”在谈到自己辞官引发的喧哗时,梅永红表示领导、朋友、家人的不理解给自己带来了很大压力。他认为官员只是一个职业、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固然可以做很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但弃官从农对他而言更多的则是一种回归,回归农业、回归农人;在这个过程中,岗位变了、职业变了,但为国家社会作出贡献、实现自身价值的追求从未改变。他提醒同学们“在每个位置上都要首先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只有这样,当新的路径和方向出现时,才有资格做出选择”。

   谈及目前任职的华大基因,梅永红表示:“华大基因不仅仅是个公司,因为它自成立之日起就有着不一样的特质。”上世纪9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准备用10年时间,花费30亿美金完成人类基因测序。中国科学家得知此事后,主动请缨加入了这个计划,并作出巨大贡献,华大基因也伴随着这一光荣的历史事件宣告成立。梅永红介绍:“2003年,病毒肆虐时,满城惶恐、人人自危,华大基因再次挺身而出,克服重重困难获取了病毒样本,仅仅用30个小时就完成了病毒基因测序;当时,国外进口的SARS试剂包7000元一个,而华大却向老百姓免费赠送30万个自主研制的试剂包。”

   讲座最后,梅永红谈到中国农业目前遇到的种种挑战,如农业生产率低、设施不完善等等。但同时他也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农业一定会发生改变。梅永红表示:“农业是基础产业,关乎国家安全,因此,凡是对中国谷物生产和粮食安全有价值的东西,我都会坚持下去。”他鼓励华农学子:“农业是充满希望和活力的产业,永远是朝阳产业,投入这个产业是我们农人一生的福气,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

   提问环节,梅永红对同学们提出的新兴果业发展道路、企业并购、华大农业的定位及人才需求等方面问题做出详细回答。

人物介绍:梅永红,华中农业大学杰出校友,1987年毕业于农学专业。曾任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司长。2010年任山东济宁市市长,2015年辞去市长职务。现任深圳国家基因库主任、华大农业集团董事长。

   裴端卿:用细胞重塑生命

   4月24日下午,我校杰出校友、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2015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裴端卿教授做客第200期狮子山讲坛,在我校图书馆二楼报告厅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从事科研工作的故事与体会。

   对细胞领域的着迷,对未知领域的挑战

  “初进华农,我就有一个想法,那就是终于来上大学了。”讲座伊始,裴端卿回忆起自己的大学生活,那时他对一切都充满好奇。第一次植物学课,观察洋葱表皮的有丝分裂,裴端卿开始对细胞研究萌发了浓浓的兴趣。怀着对更高科研水平的向往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愿望,1985年,裴端卿得到中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留学项目的资助前往美国深造,由此开始了他的细胞研究生涯。

  学成后,掌握了国际前沿生物技术的裴端卿毅然回国,投入国内研究尚属起步阶段的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基础研究领域。对此他解释,之所以想要更细致地去研究“万能细胞”——干细胞,不仅是因为此项研究的空缺,国内需要人才去攻克它,还因为干细胞是基本细胞,研究它对于了解正常生命过程的基本规则是很关键的。同时,想要让部分疾病的临床治疗真正取得突破,这一类基础研究至关重要。因此研究干细胞,既是科研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健康的需求。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提升自我

  回到祖国之后,最大的感受不仅仅是来源于研究的干细胞领域,更多的还是与人相处时收获的东西。裴端卿坦言,自己刚刚回国的时候,对于国内干细胞领域不是特别了解,这个时候和学生们的交流显得尤为珍贵。他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也通过与年轻学生的交流和探讨收获良多。他说:“有时候他们教会我的更多,这让我非常难忘。”

  裴端卿在开展科研工作的同时,还从事管理工作。他认为,通过和许多各个研究领域、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也会有不一样的领悟,而这些领悟对开展科研工作和的促进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

   科研之路何去何从

  “离开母校三十年了,这次回来深切感受到了华农的变化,也见证了中国的发展,感慨很深。”裴端卿说,“你们很幸运,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他回忆,在1982年左右的时候,做科研还只能在简陋的实验室做一些简单的工作,而现在,包括我校实验室在内的许多实验室都配置了国际一流的设施,有国际一流的学者,发展速度非常块。“我国这些年的科技水平真的有很大提高。”裴端卿感慨地说。但同时他也强调,还是需要看清我国和其他欧美强国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距,在科研上的持续努力至关重要。

  在谈到生命科学的发展前景时,裴端卿非常乐观。他认为,当前正处于生命科学的“爆炸期”,截止目前,该领域的未解疑问仍有很多,国家对生命科学人才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互动环节中,针对同学提出的“是否一定要出国读研”的问题,裴端卿表示,虽说欧美国家在生命科学领域研究历史较长,但我国当前的科研环境已有了很大改善,总体条件比较好,因此没有必要盲目追求出国。此外,在回答“如何开展好生命科学研究”的问题时,裴端卿强调:“科学的精神是想象力,要不断地去想象,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这是很关键的。”

  人物介绍:裴端卿,我校校友,1984年毕业于农学专业,毕业后留学美国19年,曾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副教授,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现任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再生细胞生物学分会会长。迄今为止,裴端卿在 《自然》《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代表性学术成果70余篇,引用达3000余次。2016年1月14日,被评为"2015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来源:南湖新闻网(供图吕岩;通讯员涂安薇、徐艺戈、李爱英、 李楠)

   链接  http://news.hzau.edu.cn/2016/0421/45289.shtml

       http://news.hzau.edu.cn/2016/0421/45293.shtml    

      http://news.hzau.edu.cn/2016/0425/45339.shtml


版权所有:Copyright ? casino365sport365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华中农业大学主楼

邮箱:zkbg@mail.hzau.edu.cn

电话:027-87282130

邮编:430070

技术支持:京伦科技